2019年2月,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授予集團扶貧干部陳登2018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。這是對我們扶貧干部的認可,也是對集團定點扶貧臨夏縣工作的極大肯定。今天,280多萬駐村干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,陳登用實際行動,為自己的駐村工作寫下了飽滿而精彩的一筆,也為自身成長進步積累了寶貴財富。
“要真扶貧,帶著感情、親情去扶貧,讓貧困村的父老鄉親盡早實現脫貧致富?!边@是陳登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作為一名央企派駐貧困村的扶貧干部,陳登也是這樣做的。近兩年的時光,他把扶貧戶當“親人”,全心全意為村上的發展獻計出力,在白土窯干部群眾當中傳為佳話。
駐村伊始,陳登心里一點底兒都沒有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從企業到地方,工作環境和角色完全變了,一切都得從零開始。作為駐村干部,要是得不到村干部和村民的認可,工作就很難開展。農村的工作比較復雜,但他認準了一個理兒,只要著實為村里辦了實事,辦了好事,村民就會認可自己。為了摸清村里的情況,了解村里究竟需要什么,村民需要什么,陳登向鄉村干部請教,召開村干部座談會,深入村民家中走訪,大膽提出了種植當歸的想法。
大山深處的白土窯村,一直以來自然條件嚴酷、基礎設施條件差,是全縣扶貧攻堅重點村之一。全村共有10個社331戶1495人,其中建檔立卡戶171戶769人,占了全村一半以上。在群眾看來,致富奔小康是一個多年實現不了的夢。
貧困非一日之寒、脫貧非一日之功,只有發展產業使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長久之計。2018年新春伊始,白土窯村按照“大戶做示范,合作社作支撐,三變促改革,勞務促增收”的發展思路,由村支部牽頭,種植大戶王志強帶動,組建了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,合作社按照自然資源合理開發、合作社帶動引領、農民入股分紅的方式,讓種植藥材的社員直接參與,統一采購、統一種植、統一銷售,達到農民專業合作社、村集體經濟、貧困戶“三贏”的目標。這個項目的實施,既把更多的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,進行勞務輸轉,也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,持續增加群眾收入。
在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,大力發展致富產業的同時,陳登積極向集團爭取,有針對性的選取8戶貧困家庭開展了“救急難”工作,發放了1000-3000元不等的救急資金總計2萬元;實施了道路亮化工程,協調資金116萬元安裝了269盞太陽能路燈,保障了村民夜間出行安全;組織公司員工為白土窯小學學生捐款,制作了199名小學生校服。同時,還積極為貧困戶出謀劃策,極大的激發了困難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。
青春因初心而不老,夢想因奮斗而生輝。陳登帶著莊嚴而艱巨的使命,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,沖在前、干在前,不脫貧不離開。他把群眾當親人,用腳步丈量脫貧路,用雙手托舉致富夢,用真情譜寫幸福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