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“個人主義”至上的時代,張揚獨特個性,實現個人價值,成了年輕一代的主流“三觀”。
這是一個不甘寂寞的時代,微博轉發,朋友圈點贊,“圍觀”不僅滿足小小的虛榮心,甚至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和價值。
這是一個成名要趁早的年代,“網紅”的成名速度記錄不斷刷新,“估值”、“融資”成了大眾熱詞。
但在不久前召開的“鑄國企之魂·圓強國之夢”的國企精神研討會上,我們看到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在“個人主義”的時代仍然堅守“集體”,他們在不甘寂寞的時代于無聲處默默努力,他們在成名要趁早的年代“一生只做一件事”,他們,是國企人。
徐銤,中核集團快堆首席專家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。為進行研究,1971年與研究人員一起舉家從北京遷至四川夾江,到現在,他依然騎車自行車上下班,把1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,設立快堆科技創新獎。他和團隊堅守的,是“核工業精神”。
王小謨,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,中國工程院院士,“中國的預警機”之父。2015年9月3日,空警2000、空警200、空警500預警機率領著龐大的戰斗機群,呼嘯著飛越了天安門上空?!笆仔恪钡目站?00預警機令世人驚嘆,王小謨和他的團隊“為國爭氣”的口號正在變為現實,他們開創的,是“預警機精神”。
中國高鐵,中國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,連李克強總理都變身“超級推銷員”全球推廣。這背后包含著對中國高鐵質量和服務的信心,中車集團的“高鐵工人精神”在行動中提升中國“底氣”。
一流企業做標準,而中國的信息產業卻曾因長期缺失對標準的話語權而在世界上多年“旁觀”。今年2月,大唐電信專家彭瑩當選為國際電信聯盟5G評估組主席。在經歷了3G追趕、4G同行之后,中國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標準領域終于擁有了強大的話語權。引領5G,靠得是知行合一、勇于擔當的“大唐電信精神”。
有人說,國企是國家的買賣,國家是國企的大股東,企業為股東利益服務也是應該的。這確有一定道理,但更多國企人的奮斗,卻不光因為企業與股東的“本分”,更因為“共和國長子”與祖國的“情分”。
他們為什么堅守“集體”?因為他們的困難,巨大到無法孤身抗爭!他們為什么甘于寂寞,因為他們的事業,艱巨到難以一蹴而就!為什么他們不圖名利,因為他們爭的,不是個人意氣,而是國家骨氣!
新中國成立之初,百廢待興,國企承擔了拉動新中國經濟起航的重要責任。幾十年過去了,中國發展壯大了,但融進國企人血液中的以祖國號召為使命的基因仍然未變。新常態經濟環境下,中國的轉型發展任務同樣艱難艱巨,國企的精神應該也勢必會在新的形勢下為中國再創輝煌!
本文章摘自《人民網》。